锚杆支护是通过围岩内部的锚杆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,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整体而又稳定的岩石带,利用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,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。
锚杆的力学作用主要有悬吊作用 、组合梁作用 、 组合拱作用、减跨作用 、加固作用。
锚杆不但支护效果好,且用料省、施工简单、有利于机械化操作、施工速度快。但是锚杆不能封闭围岩,防止围岩风化;不能防止各锚杆之间裂隙岩石的剥落。
预应力锚杆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:硬岩锚固宜采用拉力型锚杆,软岩锚固宜采用压力分散型或拉力分散型锚杆;设计锚杆锚固体的间距应考虑锚杆相互作用的不利影响;确定锚杆倾角应避开锚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-10°~+10°这一范围;预应力筋材料宜用钢绞线高强钢丝或高强精轧螺纹钢筋,对穿型锚杆及压力分散型锚杆的预应力筋应采用无粘结钢绞线;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小于20m时,预应力筋也可采用Ⅰ级或Ⅱ级钢筋;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段灌浆体宜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等胶结材料,其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0MPa,压力分散型锚杆锚固段灌浆体抗压强度不宜低于40MPa;预应力锚杆的自由段长度不宜小于5m。
(1)锚杆的构造要求
1)锚杆采用HRB335级Φ22钢筋,长度从8.2~10米。具体见计算书。
2)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1m,水平间距1m。
3)锚杆倾角为12.5°。
4)锚杆锚固体采用水泥砂浆,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。
5)喷射混凝土厚度10cm。
6)钢筋网片φ10@100mm×100mm。
7)注浆压力为0.6Mpa,根据具体情况压力可适当提高。高边坡锚杆
边坡支护锚杆是在边坡、岩土进行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、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可以加固设计支护工作方式。今天这样我们总结了其施工技术要点,一起来自己看吧。
边坡支护主要结构形式
重力式挡墙
重力式挡土墙是挡土墙保持其自身重力墙的压力作用下,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。它是常用的挡土墙。它具有就地取材,施工方便,良好的经济效果的优势。因此,重力式挡土墙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铁路,公路,水利,港口,矿山等项目。
锚杆支护应按设计规定分层、分段开挖,做到随时开挖,随时支护,随时喷混凝土,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喷射混凝土以前,不得进行下一层土的开挖。当用机械进行开挖时,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造成边壁土体松动或挡土结构的破坏。